2012年2月20日在越城区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越城区人民政府区长魏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越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07年以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攻坚克难,锐意进取,较好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及届期工作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五年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稳步增强。2011年实辖区域实现生产总值245.1亿元,年均增长9%;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9837元,比2006年增加13933元。投资、消费、出口协调增长,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亿元、进出口总额19.4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4.8%、14.7%和14.6%。17个重大项目列入市“三年建设计划”,累计完成投资18.1亿元。绍兴港中心作业区等40余项重点工程配合任务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政府和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1年与2006年相比,地方财政收入(体制财政收入口径)从1.5亿元增加至8.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178元增加至3136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9630元增加至16917元,年均分别增长40.9%、10.3%和11.9%。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协调推进,先后成为全国科普示范区、社区教育实验区及浙江省科技强区、“和谐社区”建设先进区、“五五”普法先进区、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2011年创建为浙江省体育强区,连年都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浙江省“平安区”称号。
——五年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发展质量明显提高。2011年三次产业比重为2.4:28.6:69,服务业成为全区支柱产业。累计实现三产投入267.1亿元,引进区外商贸企业134家。家私城逐步向绍兴家居商贸城转型,平台影响力不断扩大。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培育,纺织服装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由56%降至43.3%。生态产业园理顺管理体制并迈向“工贸互促”格局。市区二环线内63家计划搬迁工业企业已签约56家,其中搬迁39家。现代农业综合区列入全省首批创建点,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6家。品牌战略深入实施,共获得浙江名牌13个,新认定浙江“老字号”企业2家。建成全省首家国家级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院士工作站建设实现零的突破。累计培育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5家、专利示范企业79家。节能减排和落后产能淘汰任务连年完成,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1.3%,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27%和24%。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及近年欧美债务危机冲击以来,中小企业稳健发展,实辖区域没有发生重大的企业运行危机。
——五年来,统筹发展不断深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中村改造深入推进,一期改造在安置7792户的基础上,又建成41万平方米安置房,完成5个组团2908户村民安置;二期改造稳步实施,完成拆迁32万平方米,开工建设6个组团项目。镇域发展不断提速,皋埠省级中心镇建设稳步推进,东湖镇生产性服务业特色日益明显,鉴湖镇抢抓发展机遇成为投资热土。顺利完成行政村规模调整和皋埠、东湖两镇部分区划调整,农村资源配置更趋优化。累计投入4.5亿元推进新农村建设,村庄环境和配套设施明显改善,建成58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成功创建23个市级以上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22个市级环境整治示范村、15个区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落实用地指标1100余亩,完成2426户(套)农民解困房建设,基本实现解决农民住房困难的届期工作目标。实辖区域城市化率达到78.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6年的1.99倍降至1.85倍。
——五年来,城市管理日趋精细、品位形象不断提升。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力度,新(改)建城乡卫生房2536座、垃圾中转站7座,启动市区公厕分批改造工作。“数字城管”、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深入实施,城乡垃圾清运率和处置率均达到100%,城南大道等重点区域环境面貌明显改善,为绍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等荣誉和举办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建城2500年庆典等活动作了积极贡献。完成涉及214个小区、18万居民的第一轮老住宅小区整治改造,48个封闭小区落实长效管理。组建村镇建设监察大队,集体土地违法建设拆除率大幅提升。开展“811”环境保护行动,以城南“五江”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的“清水工程”成效明显,群众反映强烈的“牛奶河”、非法小熔炼等环境污染重点问题有效杜绝,辖区三镇全部成为省级生态镇。
——五年来,公共服务提质扩面、民生保障切实加强。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累计达到25.9亿元,年均增长24.3%。新(扩)建学校14所,创建省标准化学校45所,省教育强镇、市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满堂红”。免除义务教育段学杂费、书本费和农村中小学住宿费,推行教育“绿卡”制度,流动人口子女“零门槛”入学并享受同城待遇。迁建、组建区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规划全面建成。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零差价销售,“新农合”筹资水平从90元提高到430元。组建区文化馆,理顺镇街综合文化站体制,69个“文化惠民”项目完成建设,镇街全部成为省级体育强镇或先进街道。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年控制在4%以内,100%的社区(村)达到充分就业标准。累计建成5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2个农村星光老年之家。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红十字会等工作扎实开展。
——五年来,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和谐稳定有效保持。星级和谐社区创建深化推进,社区建设水平全市领先。指导社区居委会和村级组织平稳换届,农村集体“三资”及社区集体“两资”管理全面推开。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基层综治平台得到巩固,市民安全感不断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权益保障切实加强。社区矫正工作扎实开展,“大调解”体系不断完善,基层法律顾问聘请率在全市率先达到100%,信访工作在全省会议作经验介绍。“五五”普法圆满完成,“六五”普法全面启动。安全生产各项指标均控制在市定目标内,实现区级以上食品安全示范镇街全覆盖。政府应急管理不断加强,突发公共事件防范应对能力有效提升。国防动员、“双拥”工作等切实加强,被评为南京军区国防动员工作先进单位,征兵任务连年完成并实现无责任退兵。
——五年来,政府职能切实转变、政务环境持续优化。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编制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及14个专项规划。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累计办结人大代表建议321件、政协委员提案529件。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市对区、区对镇街的财权事权逐年完善。平稳承接开发区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并有效理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等工作得到加强,组建香港越城同乡会等组织,扩大了政府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交流。成立2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196亿元。政府法制建设、政府信息公开不断深化,行政监察、财政和审计监督严格落实,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17个区级部门(单位)累计获得50余项先进或荣誉。
2011年,是本届政府履职的最后一年。我们围绕区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狠抓落实,实现了“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实辖区域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营出口额分别增长9.8%、17.7%、17.9%、17.4%、28.1%,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3.6%和15.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调结构促转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要求,加大转型升级力度,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产业投资升级,全年开工建设29个市、区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32.4亿元。鉴湖镇综合市场、绿水清风大酒店等服务业项目及盛洋工业园、远洋化纤无纺布制品等工业项目基本建成,越州家禽生态养殖精品园等农业项目进展顺利。组建“越翔”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公司,设立专项扶持资金,11家企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对象,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31.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4.6%。强化科技型企业培育,69个项目列入市级以上科技扶持项目。成立区国际商会,积极帮助外向型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7.4%,获市区淘汰落后产能先进单位一等奖。关停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1家,取缔非法熔炼点118个。
(二)优平台拓空间。积极挖掘存量、创新增量,加快平台空间开发利用,提升区域发展的实力和潜力。皋埠镇的商贸集聚、东湖镇的生产性物流培育、鉴湖镇的商住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生态产业园列入全市战略性新兴信息产业功能区,人民东路沿线企业转型着手规划。家私城已有11家企业启动转型提升,继金德隆五金机电城后,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顺利开业,第九届浙江家展会、首届科技商贸服务节成功举办。书圣景区旅游开发实质性启动,顺利组建旅游开发管委会和投资公司,旅游开发规划已着手高起点编制。现代农业综合区20个精品园列入省级创建计划,4个粮食功能区加快建设。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大力推介存量资源,全年转、租闲置厂房(楼宇)52.8万平方米,鉴湖镇总部经济地块已编制规划方案。
(三)强统筹促融合。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努力加快城乡一体融合步伐。城中村二期改造稳步推进,大学路安置房工程完成建设并安置,中兴路延伸段繁荣村安置工作顺利完成,江家溇、伟联、叶家堡组团工程开工建设,大湖头、塘下赵村拆迁进展明显。全年开工建设安置房26万平方米,完成组团安置3.7万平方米。启动以“两片三线”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推进17个村(居)环境连线成片综合整治。完成鉴湖镇域中心集中解困房一期、二期安置,基本建成骆家葑、小皋埠等农民集中居住区,农房登记发证及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扎实做好征地拆迁和矛盾化解工作,绍诸高速公路、解放南路延伸二期工程顺利通车,铁路货运东站及货场迁建等20余项重大工程配合工作扎实推进。
(四)抓创建惠民生。坚持把文明创建作为改善民生的有力抓手,致力于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深入开展“垃圾不落地”清洁城市行动,新增10辆环卫作业车,“洗扫一体”模式全面推行。完成32座城区公厕改造,增设、更换一批果壳箱(桶),改造小区垃圾房473座。以项目化管理为抓手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塘南、大龙等农贸市场及一批小区环境秩序有效改善,快阁路、东光路、乐苑新村等马路市场成功取缔。基本完成蜂场姜家园、望花、新建北路、府山西路、罗门等老住宅小区整治改造,整修背街小巷87条。城南区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市区餐饮污水收集清运有序实施。“春泥计划”及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扎实推进。加强爱国卫生工作,推进健康教育、病媒生物防制和“五小”行业卫生整治,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查。
(五)优服务强管理。增强“责任政府”意识,切实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完成5所学校建设工程,新(改)建幼儿园16所,实施残困儿童学前教育助学券制度。皋埠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体完工,北海、蕺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新建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元宵灯会等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成功举办首届全民运动会,建成7个社区健身设施示范点。新增城镇就业5550人,2940人实现再就业。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全面实施。撤销15个城中村村委会建制,建立8个社区居委会。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狠抓安全生产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开展“打四黑除四害”、“清剿火患”和打击食品非法添加等专项行动,落实防灾救灾备灾措施,全年没有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有效应对复杂经济形势,积极适应“一市一区”体制,努力克服要素制约等客观因素,在克难中奋进,在挑战中跨越,迈出了越城发展的坚实步伐。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结果,得益于历届区委、区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和市级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尤其是在越城投资兴业的企业家们的积极参与。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及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关心和支持越城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向各位代表报告,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过去五年地区生产总值没有实现年均增长12%以上的目标;城市化率没有实现“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2011年预定任务中,绍兴金世界商贸综合体等部分产业项目、城郊村等部分村庄拆迁工作未能实质性启动。此外,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产业“低、小、散”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要素制约日趋明显,空间拓展和平台建设尚需大力突破。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转型升级任务还十分艰巨。城市品位仍待提升,城乡差异依然明显,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比较多。同时,一些部门和单位作风不实、执行不力、创新不足等现象仍然存在,政府自身建设还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区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既面临着绍兴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等因素带来的许多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信心,牢牢抓住机遇,在应对挑战、突破风险、破解难题中实现新的跨越。为此,全区上下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维护稳定为主责,强化群众工作和基层基础,着力推进经济转型,着力统筹城乡融合,着力改善民生福祉,着力加强社会管理,率先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要求,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人居环境省内优秀的宜居宜业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省内领先的城乡一体先行区、城市管理水平省内一流的城市管理精品区。围绕“三区”建设目标,我们将着重把握好五个方面:
(一)以加快城市经济新发展力推“三区”建设。坚持把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围绕绍兴家居商贸城等服务业平台和镇街空间资源,大力推进现代商贸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发展,积极培育楼宇、总部、文化创意和虚拟经济,强势提升服务业发展档次,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3%左右。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搬迁、淘汰、转型、提升、培育“五个一批”行动计划,切实优化现有平台功能,加快培育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力争年销售亿元以上企业达到40家、上市企业达到2-3家。以现代农业“两区”为载体,积极培育集生产、生态、休闲和文化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深化产学研合作,努力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大“走出去、引进来”力度,积极提升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利用水平。今后五年,争取实辖区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5%和10%。
(二)以提升城乡融合新水平力推“三区”建设。牢牢把握绍兴中心城市越城片区的发展定位,围绕全区“一主两片”空间布局,提升主城区的带动力和辐射力,加快建设以皋埠、东湖两镇为承载的高新技术产业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片区,着力打造以鉴湖镇和城南街道部分区域为承载的现代商住及休闲旅游融合片区,促进城乡空间有机更新,加快新型城市化推进步伐。根据越城实际,积极稳妥推进剩余二期城中村(景中村)改造,加快推进安置组团工程建设。加大撤村建居工作力度,全面开展村级资产量化工作。持续开展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创建,推进村庄连线成片综合整治,积极实施农房改造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将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打造成为城乡融合的互动平台。以配合重大工程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资源向农村延伸,努力打实城乡融合的硬件基础。
(三)以促进人居环境新变化力推“三区”建设。构建完善城市管理责任体系,全面抓好环卫设施改善、城市环境保洁等工作,推动城区102座公厕全面达到三类以上标准,实现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收集清运全覆盖。大力提高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争创一批环境管理精品社区(村)、精品街道(镇)。加强城乡居民环卫意识引导,健全共建共享共管机制,提升城市管理的现代化、精细化、常态化水平。滚动推进新一轮老住宅小区整治改造,切实改善市民生活环境秩序。深入推进“清水工程”,巩固扩大城南“五江”整治成果。大力开展清洁空气、清洁土壤及噪声治理等专项行动,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绿色产业。扎实推进区域性生态创建活动,积极争创省级生态区。
(四)以保障人民生活新改善力推“三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实施新一轮学校建设行动计划,力争95%的义务教育段学校成为省标准化学校,100%的乡镇中心幼儿园达到省二级标准。加快社区教育发展,积极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设“15-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实现社区、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卫生服务中心省级规范化比例达到85%以上。加强人口和计生工作,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6%以上。积极改善基层文体设施,力争全区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平方米以上。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确保城镇年均新增就业人员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完成市定目标。扩大基本社会保障覆盖面,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和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努力提高城乡社会保障的层次和水平。
(五)以开创社会管理新局面力推“三区”建设。深化“平安越城”创建,健全完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探索具有城区特色,科学、高效、惠民的社会管理新路子。加大依法治区力度,强化社会治安防控措施,推动各类刑事案件发案率持续走低,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及社会丑恶现象,积极营造公平正义、诚信守法的社会环境。全面推进“六五”普法教育,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完善社会矛盾调解工作体系,着力提升基层组织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维护稳定中的能力水平。健全城乡社区建设协调机制,加强和改进社区组织、制度、设施建设,力争社区建设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加强安全生产、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监管,积极防控和处置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公共事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扎实做好2012年政府工作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又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结合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实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增加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自营出口额增长12%,完成节能减排市定目标任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64‰以内。
做好新一年政府工作,要以坚定发展、强化基础、提升能力为基调,立足“三区”建设推进年、能力建设提升年和干部作风强化年的载体,着重抓好六个方面:
(一)以稳中求进为主调,着力增强城市经济实力
大力实施“三产强区”战略。围绕全区服务业发展规划,着力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和产业体系,努力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积极服务金帝·海曼城等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天宇名都等高档酒店建设,集聚培育一批特色商圈,提升主城区商业氛围。加快推进绍兴家居商贸城建设,启动实施鑫洲国际大酒店、富邦玛凯龙、世博红木楼等转型项目,办好第十届浙江家展会。推进书圣景区旅游开发,加快主入口广场建设,强化旅游线路整合和营销推介,尽早启动开园迎客。推动人民东路皋埠段沿线企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东片“核心商务区”。完成天龙大厦建设,加快推进绍兴港现代物流园、粮油批发市场等生产性服务业及配套产业项目。加强重点楼宇的招商服务,启动鉴湖镇总部经济地块招商开发。推动市区家庭生活网络服务中心规范发展,提升社区服务业的便民利民水平。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鼓励引导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工业重点项目建设,确保盛洋工业园全面建成投产,推动主流家具等新增项目开工建设。加快生态产业园存量资源的清理清退,把有限的土地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加快启动总投资50亿元的昶盛特机电园项目(一期)建设。积极扶持龙头骨干企业,鼓励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力争盛洋科技年内成功上市。扎实推进市区二环线内、鉴湖南闲区块工业企业搬迁,引导工业企业转型或分离发展服务业。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导向,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立足现代农业综合区平台,加快实施中亚水产中华鳖原种繁育及生态养殖、兴隆水产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等精品农业项目,推进绿油油蔬菜、辉达生猪等市级“菜篮子”工程建设,争取启动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完善粮食功能区基础设施,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启动鉴湖市级森林公园建设,培育一批精品农庄和农家乐特色点,促进农林渔业与休闲观光业融合发展。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新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和新产品50项以上,培育市级以上科技型企业8家以上,组建区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5家以上。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在扶持鸿港农业院士工作站建设的基础上,再增1家企业院士工作站。发挥区科创中心平台作用,增强科技对产业的支撑能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提高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扎实开展“引人才、送人才、扶人才”活动,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高层次、领军型人才。
加强实体经济帮扶。强化经济运行情况的预警监测和调研分析,完善经济扶持政策,切实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推进政银企互动,深化重点企业、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努力帮助企业化解实际困难。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积极培育自主品牌,深化质量强区工作。加强区国际商会建设,稳固纺织服装出口基地。鼓励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种展会,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大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畅通越商回归渠道,提高内外资利用水平,培育税源经济增长点。
(二)以融合发展为核心,努力加快城乡一体进程
加快城市化推进步伐。完善皋埠镇规划体系,加快建设千客隆购物广场等商贸项目,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力争绍诸高速皋埠段连接线基本建成。编制东湖镇中心区域建设规划,抓紧谋划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市场建设等工作。完善鉴湖镇基础路网及配套设施,推进解南公路沿线及镇域中心商住项目建设,启动开发一批乡村旅游资源和休闲会所。积极稳妥推进城中村二期改造,实施城郊村腾空拆迁,启动横桥凤凰山自然村、大湖头、塘下赵组团安置工程建设,基本建成叶家堡、伟联、江家溇组团安置工程。
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积极培育吼山景点休闲片和东湖农业观光片,打造上樊、西桐、绍坡三条公路沿线景观带。推进17个村(居)连线成片综合整治,积极培育“宜居宜业宜游”的精品美丽乡村。完成皋埠镇集中解困房等在建工程建设,新启动1800户农房改造工作,加快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切实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推进中心村规划编制及村庄规划修编,加大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改造力度。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强村级组织监督管理,推进村务公开,提升基层组织的社会公信力。深化欠发达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引导欠发达村以多种形式发展物业经济,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力争全面消除区定欠发达村。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金融服务纳入农村便民服务平台。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社区集体“两资”管理,争创省级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区。进一步推广集体土地范围内农房登记发证和抵押贷款工作。
保障重大工程建设。全力推进31省道绍大线北延、二环北路拓宽、迎恩门环境整治改造、越兴路南延等重点工程征迁工作,完成萧甬铁路“平改立”改造,配合推进鉴湖水环境整治、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玉山路、大明路、南池路、云栖路等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沟通协调和矛盾化解,切实解决项目推进中碰到的困难,努力确保重点工程无障碍施工。
(三)以精细管理为手段,巩固提升城市形象品位
深化清洁城市行动。深化“垃圾不落地”清洁城市行动,拓展城区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范围,再增10辆环卫作业车,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大环卫基础设施投入,完成第二批42座公厕改建工作。全面推行沿街单位和店铺“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强化日常监管和联合整治,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加强市、区“数字城管”无缝对接,推动数字网络向农村延伸,切实将信息化功能拓展至建筑垃圾监管等多个领域。关怀一线环卫工人,提升环卫工人素质,推进专业保洁队伍建设。
优化城乡人居环境。完善新一轮老住宅小区整治改造规划,完成鉴湖新村(东区)及辕门等小区整治改造工程,配合实施翠苑新村等老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健全已改造老住宅小区的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实施背街小巷整修和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工作。加强市、区联动执法,不断改善城郊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秩序,强化农贸市场及周边地区管理,大力整治马路市场。加强三镇行政综合执法,进一步提升集镇管理水平。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加强“有保有压”有序用电管理。严把新建项目环保审批关,推进工业污水达标进管,加强热电、水泥等企业脱硫脱硝整治。深化“清水工程”示范街道、村创建工作,加强城南“五江”整治长效管理,启动新开河砌坎工程,推进清淤、清草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深化市区餐饮污水收集清运、城南区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加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落实耕地保护、殡葬改革、废弃矿山复绿等措施,切实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四)以安定祥和为目标,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拓展社区服务管理功能。完善社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进星级和谐社区创建,培育发展一批精品“楼院门栋”,积极打造城市精品社区。健全城市社区组织,增强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以社区标准化建设为载体,推动“村改居”社区融入城市。完善村级社区服务中心日常管理,促进农村便民服务与城市接轨。提升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素质,整合利用“一站式”大厅等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深入开展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为主要对象的志愿服务活动。完善个人出租房税收代征工作,努力增强社区经济实力。
深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继续推进反“两抢一盗”、“打四黑除四害”等专项行动,依法从重从快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大力整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加强视频监控网络建设,着力构建科技型、联动型、高效型治安管理模式。深化基层综治中心(站)建设,整合提升群防群治力量。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强化刑释解教人员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区处置违法建设领导小组成员联席会议作用,加大控违拆违力度,坚决遏制违法建设新增势头。健全多方联动的执法监管机制,巩固扩大非法小熔炼和非法开采整治成果。
加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完善社会管理创新领导协调机制,加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深化构筑“六调联动”机制,积极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扩展“大调解”体系覆盖面。健全初信初访处理机制,推进基层信访“五个一”工程建设,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继续推行村(社区)主职干部周六接待日等制度,总结推广“和事佬”等经验做法,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建立法律顾问服务基层长效机制,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切实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提升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加强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突出整治安全生产重点行业和领域,保持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零增长”。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推进食品药品监察稽查、药品检验机构建设,积极探索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管理新机制。深化“清剿火患”专项行动,积极整改消防隐患。落实防汛防台防地质灾害措施,完成柳家岙水库除险加固,新启动5座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强突发性事件应急演练,提高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推进国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全面完成征兵任务。
(五)以均等普惠为理念,协调发展社会公共事业
统筹教育均衡发展。开工建设皋埠镇中学、马山镇中学新建工程,启动灵芝小学新建工程,完成鲁迅小学、城北小学和袍江中学等在建工程,扩建改造群英小学等一批学校,争取省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到75%。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争取组建鲁迅、继昌2个幼教集团,争创省二级及以上幼儿园4所。加强教育特色培育,争取特色学校创建率达到75%。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大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共享力度。完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绿卡”制度,继续实施“爱心营养餐”工程。健全终身教育体系,推动社区教育健康发展。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扎实推进皋埠、蕺山等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启动社区卫生服务站“创星”工作和基层医疗卫生乡村一体化建设。推进医疗卫生“一卡通”服务,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加强全科医生等基层医疗技术队伍建设,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满足城乡居民就医需求。加强公共卫生和爱国卫生工作,提升卫生应急管理和重大疾病防控能力。深化优生促进工程,落实流动人口计生服务措施,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
提升就业服务保障。深化创业型城市等创建活动,推进就业服务网格化,逐步拓展农村就业服务平台,完善职业培训中心建设,提高求职者的就业创业能力,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加强区人才市场建设,积极帮助企业引进、培育、挖掘人才资源,加强劳务对接,努力缓解“就业难”和“用工荒”矛盾。强化清薪维稳工作,健全劳动争议调解机制,推进劳动关系和谐村居建设。
夯实社会保障基础。完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基本社会保障覆盖面。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城乡低保救助、医疗专项救助、灾害救助、集中供养等工作。启动越城区老年服务中心(鉴湖镇老年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特色,完善政府补贴购买养老服务。认真落实养老保险政策,着重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加快残疾人服务中心大楼建设,推进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区创建活动。加强慈善救助,推进红十字会工作。
(六)以人文越城为承载,大力推动文化发展繁荣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进一步培育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传统节会文化,精心组织第六届越城文体节、第八届越城读书节暨社区教育月等活动,做精“书圣大舞台”品牌,打造越城文化新亮点。深化“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角特色文化大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示和文化下乡等活动,创新基层文化样态,推动“一社区(村)一特色”文化阵地建设。
拓展多元文化服务。启动越城区文体中心(鉴湖镇文体中心)建设,继续创建一批社区(村)健身示范点,加强对已建文体设施的管理和使用,深化省级农村(社区)体育俱乐部、体育先进社区、小康体育村创建工作。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积极培育文艺骨干,提升群众文化创作编排能力。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扶持发展文化创意、影视传媒、动漫制作等文化产品,切实增强越城文化的竞争力、影响力。
提高公民文明素质。扎实开展越城邻里节、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着力塑造高尚人格、培育和谐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倡导“本外一家人”意识,广泛宣传友爱、团结、和睦等思想,切实增强“新市民”的归属感。大力宣传文明乡风,强化村规民约作用,增强村民公共文明意识。以持续开展市区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为契机,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公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站在新的起点上,发展重任、人民重托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提高行政效能,切实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高效施政。坚决服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自觉服务全区大局,切实提高政府抓落实的能力水平。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引导全区干部用心用功用力做事,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精简会议文件,推动政府工作更加求真务实。建立行政领导暗访检查制度,积极查找并整改干部作风、效能建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围绕“三区”建设推进年活动,推进政府工作“包产到户、责任到人”,深入开展督查督办,强化行政问责,推动政府工作落实到位。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以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为契机,不断改善政府工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大力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深化法治政府建设,规范和加强行政执法,推进行政复议、行政调解等工作。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依法加强统计、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等工作,支持法院、检察院建设和依法履职。
坚持为民执政。以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为抓手,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和“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深入基层一线,积极帮助群众、基层、企业排忧解难。强化政府公共责任,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把更多的财力、物力、精力投向民生领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许可事项,加强公共服务窗口建设,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深入开展“百局千站优化发展环境”等活动,大力治理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以政府工作实际成效赢得百姓的支持和信任。
坚持廉洁从政。深化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围绕权力运行的重点对象、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从源头上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措施。认真贯彻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扎实开展工程建设、征地拆迁、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的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推进政府性债务管理、国有资产监管等工作。倡导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及“三公”消费,坚持过“紧日子”,把有限的财力切实用在刀刃上。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成绩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展望未来,前景催人奋进,必须倍加努力。让我们在中共越城区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励精图治,扎实工作,为加快实现“三区”建设目标、为建设越城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